首页 > 历史军事 > 中国道教也有趣 > 第八章 甘忠可和第一部道教经书

第八章 甘忠可和第一部道教经书(1/2)

目录
好书推荐: 娇妻溺宠:豪门养妻成瘾 快穿:为完成任务,她亦卑躬屈膝 穿越之绝色公主 开局999999亿暴击 签到90我要做幕后大佬 小瑜儿,你要乖 浮生如闻风里风 海王前夫今天火葬场了吗? 诉云 我的小小新娘

首先我们看第一个人是谁。

在中国道教发展的初期,这个人的成就是不可磨灭的,他就是甘忠可,可能大多数人都没听说过这个名字。

首先看一下他的简历:

姓名:甘忠可

民族:汉

籍贯:齐(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又一位山东人)

出生时间:不详

去世时间:约公元前22年

职业:道士

主要着作:《天官历》《包元太平经》十二卷

甘道人的出身、来历以及师承都不可考了,就连诞辰也没记载,他主要活动在汉成帝时期。

前面我们已经谈到了,当时黄老道很流行,汉成帝当然也是个很追求时尚的人,那是相当迷信鬼神和方术的。俗话说创业容易守业难,祖先们打下了江山,后面的子孙们渐渐只有玩乐享受这一个追求了。汉武帝虽然也为了长生努力了几十年,但还知道治理国家的重要性,而这位成帝却整天沉迷在鬼神方术之中,甚至午休醒来,都和身边的人说,又梦到上天仙人下凡了,来帮他治理国家,大汉王朝想不长盛不衰都难啊。至于国家治理这些事,自然就没时间也没心情来管了,失去了上层管控是个什么后果,大家应该不难想得出来,社会动荡不安,人民在水深火热里煎熬,底层百姓再也看不到明天的希望在哪里了。

这一篇讲得是道教的起源,为什么我加了一个中规中矩的修饰词呢。原因其实很简单,宗教的产生,差不多就是人在失去了希望时,恰好有一个东西给人以希望或寄托,令人产生对它的依赖和依赖,道教其实也没有脱离这种模式。在汉末这段动荡的历史时期,人民饱受战争、自然灾害的折磨,活着是一种奢侈,而这时恰恰就为宗教的产生提供了沃土。

甘道人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博采众长,潜心多年,把自己精通的老子、庄子、列子等道家思想和阴阳五行相结合,并且加入了当时流行的儒家的谶纬学说,出版了自己的专着《包元太平经》。这部经书共十二卷,是中国道教史上第一部宗教经书,随着这部经书的问世,标志着原始的太平道的开创。

这里稍啰嗦几句,在古代,经并不是随便就能用的,真正称作经并得认可的书并不多,儒家有四书五经,可以称为圣贤书。在道教,称作经的书其实很多,但多数其实是作者故意而为之的,真正公认的经也不多。作为道教认可的第一部经书,《包元太平经》可谓实质名归,其思想对后世道教的影响极为重要的。

在古代着书立言可是极重要的事了,作者们自然是希望自己的书能够流传百世。甘道人自然也不能免俗,写完书后便开始了四处推销、宣讲,想把自己的思想传播出去。在推销自己的书的时候,甘道人声称这是一部能够让国家走向真正的太平盛世的真经,这其实就是早期的传教活动。

可能有人对书名有些疑问,太平意思还是比较好理解的,这和他四处宣讲能够开创太平盛世是一致的,而包元的意思就有些深奥了。古人对于起名也是极重视的,不论是给孩子起名,还是给作品起名,如果不能引经据典,说出个一二三、甲乙丙丁来,那就是很没面子的事,甘道人对自己的着作起名当然也花费了很大的心思。这里的包元其实很有讲究,出自《春秋?元命苞》中的“元气之苞含,所以含精藏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页 目录
新书推荐: 回到大明做海王 大唐:举世无敌,西府赵王遗腹子 如梦如真的两段人生! 抗战之横扫日寇 纨绔少爷在唐朝 海国英雄志 三国之从小兵开始无敌 大秦:起兵造反,嬴政竟是我军师 抗战从伪装者开始 穿越破案抗金
返回顶部
document.wr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