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中国道教也有趣 > 第十八章 名扬海内的万古丹经王

第十八章 名扬海内的万古丹经王(1/2)

目录
好书推荐: 娇妻溺宠:豪门养妻成瘾 快穿:为完成任务,她亦卑躬屈膝 穿越之绝色公主 开局999999亿暴击 签到90我要做幕后大佬 小瑜儿,你要乖 浮生如闻风里风 海王前夫今天火葬场了吗? 诉云 我的小小新娘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魏伯阳之所以出名,在道教有很高的地位,原因就是他写了《参同契》。那么这究竟是一部什么书,有什么地位,有什么影响呢?自古以来,这部书就有万古丹经之王的美誉,也有人称它为丹经之祖,通过这些称呼,不知道大家能不能体会出一点它的地位。

首先要明确两个问题。

第一,关于《参同契》的作者虽然有些不同的声音和争议,但大量的史料却可以考证魏伯阳是它的真正作者,如葛洪的《神仙传》、唐代刘知古的《日月玄枢入篇》、后蜀彭晓的《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以及《隋书》《旧唐书》《席上腐谈》等史料,均提及了魏伯阳着《参同契》。

第二,确定《参同契》成书的年代,这对于考证魏伯阳的生卒年和经历帮助很大。通过下面一些史料,我们小心推断,大胆假设:

魏伯阳是被葛洪收录在《神仙传》的,下面马上就会讲到葛洪,两个人生活的时间相差不足百年,所以葛洪所记载的内容,参考价值相对要高一些。据《神仙传》记载,“伯阳作参同契,五行相类,凡三卷……而儒者不知神仙之事,反作阴阳注之……”,至少说明在葛洪那个年代《参同契》已经存在,并且有了相当的流传度,要不哪来的大儒作注,所以,证明该书在魏晋之前完成的;

南北朝名道陶弘景在《真诰》中记录了记载了魏伯阳把该书传授给了淳于叔通,而淳于叔通在汉桓帝时期曾任洛阳令,由此可知该书最晚成书也是汉桓帝时;

唐代陆德明在《周易释文》中,宋俞琰在《席上腐谈》中,均提及虞翻曾为《参同契》作过注,而虞翻是三国时吴人,说明三国时该书已存在了。

根据上面内容,可以得到该书应该是在汉顺帝到桓帝时代而作的结论。这里就有问题了,汉桓帝死于168年,169年父亲自杀时,魏伯阳刚满18岁,也就是说,按这个结论,魏伯阳是在18岁前就写完了这部书的。如果大家读过《参同契》的话就能知道,这不太可能是一个刚成年的人所能完成的。所以,个人观点看来,通过道教典籍来考证史实确实有点难度,相比来说,佛教典籍要可靠得多,后文自会有这方面的实例。

既然正史中查不到,道书又不可靠,所以《参同契》的成书年代,也只能大胆假设了。个人观点,至少应该是魏伯阳隐遁以后,并且是后半生才开始编写的。真正对现实失望,才会全情寄于修道;全情寄于修道,才会有大量的实践经验,才会在丹道上有所突破,才会系统地梳理所学理论。总之,没有多年的大量的实践和丰富的理论知识相结合,是不可能写出如此巨作的。如果魏伯阳26岁入山,经过十几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积累后,从四十多岁开始写书,是个比较合理的推断。当然,天才的世界不是我等凡人所能够妄断的,真相是什么,依旧需要继续寻找。

啰嗦了这么多,是该正式解释一下《参同契》到底是一部什么奇书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页 目录
新书推荐: 回到大明做海王 大唐:举世无敌,西府赵王遗腹子 如梦如真的两段人生! 抗战之横扫日寇 纨绔少爷在唐朝 海国英雄志 三国之从小兵开始无敌 大秦:起兵造反,嬴政竟是我军师 抗战从伪装者开始 穿越破案抗金
返回顶部
document.wr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