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康熙四十年 > 第六十四章 初议八旗制度

第六十四章 初议八旗制度(1/2)

目录
好书推荐: 逆战之塔防神话 朵家人儿 驴行畅想曲 万千世界大拯救 惑世女帝:摄政王,滚远点 一个在赎罪的主播 邪徒志 陆少,你老婆又跑了 末世:漫漫回家路 落水后,又被军户了

人一旦尝到甜头之后,再回去吃苦头的话,是很难被接受的。

面临这么大的系统风险,康熙到时候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默认移民的存在。

虽然胤禵的分析已经让康熙比较动心,但是处于职业要求的谨慎,还是继续追问道:“即便是咱们把其他所有的路都堵死了,你怎么能够保证他们会乖乖走上咱们的路?”

这就牵涉到创造购房需求的问题了。

简单分析下后世的房地产市场,就会知道购房需求市场化的最初起源。

主要的因素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财政收入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其二是福利分房制度的终结。

在分税制改革过程中,地方财政以获得土地出让收入为条件,把之前的大部分税基划归中央税和共享税。

为了补上公共建设支出的缺口,地方开始有偿出让土地使用权。

而经济需要发展,就得依靠三驾马车的带动。

外贸的部分先不谈,关于投资和消费,地产行业具有明显的优势。

与之相配套的是结束福利分房,创造消费需求出来。

这样一方面可以减轻地方财政的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部分补贴的方式刺激和培育房地产的购买需求。

这里面有一个基本的闭环,

那就是政府拍地获取土地收入,

开发商拿地从银行贷款,资金从开发商转向政府财政收入,

预售之后居民从银行贷款,资金从居民转向开发商,

然后地方政府用难道的钱,投入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再次抬高价格卖地。

在这个闭环里,参与方主要有四个,地方政府,开发商,银行,以及居民。

转了一轮下来之后,分析下各方所得。

地方政府出了土地使用权,财政获得了资金,进行下一步的基础设施投资。

开发商干了活,没咋出钱,获得了利润。

银行出了钱又回来了,获得了利差。

居民背上了三十年的负债,获得了一套七十年产权的房子。

这个闭环非常明确的指出了,城市建设与发展的资金来源,就是大量居民三十年的银行负债。

并且先负债的人,非常成功的把价格推上来之后,让后来的人背上更多的负债。

而取消福利分房,以及补贴购房,给房地产市场提供了最初的运转动力。

胤禵的打算就是从这个方面下手,改变部分旗人的福利待遇,让他们出城买房子去住。

同时设置一些工作岗位,不至于每天游手好闲,惹是生非。

毕竟劳动才是最光荣的。

只要把握好这部分人提供的原始初动力,就能推动整个地产市场的发展。

而且在度过了初期之后,或许还可以推动一下票号的发展。

既然已经确定需要调动的对象,胤禵对康熙道:“回皇阿玛的话,儿臣以为,可以将内城八旗的部分人口安排住到城外。”

“依据咱们现在的八旗政策,所有驻外八旗人员,一律不得在当地置产。无论是升、调、还是死亡,最后的归宿只能是京城。”

“或者更精确一点说,只能是内城。”

“四面的城墙已经把内城的面积限制死了,就这么大点地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页 目录
新书推荐: 开局造了李二的反 西周长歌 大唐第一衙内 我在红楼改气数 大宋狼烟 三国:开局斩刘备灭吕布 威猛岳家军 末日进化黑岩 抗战之铁血兵王 大明1630
返回顶部
document.wr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