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开局我救了皇后 > 第33章 如此正好!

第33章 如此正好!(2/2)

目录
好书推荐: 往世云烟 善良的魔神 带着机枪去古代 女尊之这次我能不能换个妻主 我靠烧香爆红娱乐圈 不做恋爱脑后,我成了影帝心尖宠 三国:开局沦囚,厚黑军师归刘 与你的百世难相遇 人在海贼:开局一只康纳 穿越:竟做了假太子的侧妃

窦澈在城外一面专心致志地读书用功,一面指挥庄子里的工人建造一座火窑。

然而,在那熊熊燃烧的窑炉之中,究竟在熔炼何种秘密?

无人知晓。

“大哥,你觉得窦先生到底打着什么主意呢?”

这一天,朱棣急匆匆带着一份情报来到东宫,恰巧遇见出门的朱标。

兄弟俩一见面,几句寒暄之后,话题便转到了窦澈身上。

“说真的大哥,我既担心窦先生考不上,又担心他把对付郭桓的事情搁在一旁。”

朱棣挥动着手中的情报,满脸忧心忡忡地说:

“从固原镇传来的消息,在这半个多月里,陆续有来自江南的大车马队不约而同地聚集在固原镇。”

“据我们调查,这批货物正是郭桓此次走私的目标。”

“按照蒋琳的分析,他们可能打算在十一月清关之后,趁机走私出境,然后在冬季全面封闭关卡后,在草原上慢慢贩卖,直至明年六月重新开关时再返回。”

“我们现在怎么办?难道就坐视他们把物资源源不断地走私到草原上吗?”

面对这样的情况,朱棣怎能不急。

根据锦衣卫搜集的情报,郭桓此次的走私规模巨大。

可能是为了尽快回本,

郭桓这次选择的皆是诸如粮食、盐巴、茶砖、布匹这类草原极度紧缺的战略物资。朱棣甚至可以预见到,这些物资一旦走私成功,

明年的北伐将沦为一场笑柄。

有了这些物资支持,草原军队能攻善守,而己方长途跋涉,必然消耗大量财力物力,最终只能无功而返。

于是,得到情报后的第一时间,朱棣便来找自己的大哥商量对策。

“大哥,要不让锦衣卫把这些物资截下来算了?”

“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他们把这些东西送到草原上啊!”

看着焦急万分的朱棣,朱标却摇摇头。

“不必,按照窦兄的布局,他是想等郭桓把这些东西运出后再行釜底抽薪。”

“虽然我不清楚他具体如何操作,但迄今为止,他的每一步策略都精准无误。”

说到这里,朱标不禁感叹一声,引领着朱棣步入乾清宫。

进入乾清宫片刻后,朱标拿出一本奏折走出。

“当前最紧迫的并非那些货车。”

“老四,你要明白,一两次的走私并非大事,关键在于能否彻底铲除郭桓的走私集团,那些货车不过是漂泊的浮萍罢了。”

“若不解决郭桓本人,你能拦截下一次,还能拦截住每一次吗?”

“而且,现在更为迫切的问题不在这里。”

朱标面色严肃,将手中的奏折递交给朱棣。

朱棣打开奏折一看,立刻瞠目结舌。

“什么?”

“父皇竟然将应天府的童生试提前至下月初举行?”

“下个月?为什么?!”

朱棣猛地合上奏章,眼神震惊,心跳加速。

这对于窦澈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

事实上,尽管窦澈自信满满,声称自幼酷爱读书,科举之路十拿九稳,

但朱棣这群朋友对此持悲观态度。

他们太清楚,要取得科举成功需要付出多少艰辛与运气。

毫不客气地说,即便窦澈确如其所言,自幼手不释卷,在当前的大环境下,能否金榜题名,仍是个未知数。

众人原本期望,距离童生试尚有大半年的时间。

按照常理讲,临时抱佛脚,哪怕光华不盛,至少也能给窦澈带来些许中榜的希冀。然而,原本应在来年八月举行的童生试,竟突然提前至下月举行,这无疑令窦澈面临空前的压力。

朱标则感概万分地道:“细想之下倒也说得过去,毕竟今年因母后身体欠安,连最高规格的殿试都因此延期了。”

“更不必说各地举行的童生试了。”朱棣面色凝重地点了点头。

尽管此前朱元璋一直不肯服输,不惜动用全国的人力物力,从大江南北召集名医为马皇后治病,但朱标等子女早已心中有数。

若非窦澈横空出世,这次马皇后恐怕真会驾鹤西归。皇后薨逝,乃国家哀痛之事,举国上下必然缟素,科举选拔自然也会随之暂停。

如今马皇后的病情好转,甚至就在前几日还能训斥朱元璋,那些积压已久的考试自然要趁机补办。只是这样一来,窦澈仿佛被逼到了绝境。

兄弟俩面对奏章,一时相对无言。片刻后,朱标背着手,边朝宫门走去,边说:“此事须让窦兄自行权衡。”

“你我皆无法代他决定。”朱棣点头赞同,径直走向御马厩,牵出两匹骏马。兄弟二人带着随从,率先驰骋至金陵城外魏国公的庄园。

庄园深处,一座宽敞的庭院之中,窦澈并未像朱标他们所预料的那样埋头苦读,而是站在炽热的窑炉旁,手持一根中空铁管,奋力吹气。

铁管另一端,被烈火烧得通红的胶状物质随着吹气逐渐成型。待其定型后,窦澈小心翼翼地将其取出,静待冷却。待此工序完成后,窦澈拭去额头汗水,刚巧听到院门外传来的呼唤声。

“窦兄!”

“你们怎么一起来了?”窦澈见兄弟二人一同来访,略感惊讶,旋即面带微笑。

在引领二人进屋落座后,窦澈焦急询问:“是不是郭桓那里有了动静?”

朱标点头应答,详细叙述了固原镇发生的变故,而后在窦澈还未开口之际,他抢先一步,急切地说:“眼下这些都不是关键。”

“关键在于,你的科举怕是要遇到麻烦了。”

窦澈闻言一愣,接过了朱标递来的奏章,快速浏览了一遍。出乎两人意料的是,窦澈并未表露出过多情绪,只是将奏折搁在一旁,反而转向朱标问道:

“你们确定他们计划年底前出关,在草原上逗留半年吗?”

朱标再次点头确认:“对于从事走私的车队而言,这是最佳时机。一方面,年底关口紧闭,他们在草原上近乎垄断,可从容售卖货物,不用担心消息泄露;另一方面,这些人一旦出关,长时间杳无音信,至少在岁末年初这段时间内,不必担心行踪暴露,牵连京城中的同伙。”

听罢,窦澈微微颔首,决然道:“如此正好!既然掌握了他们的出关时间,我们便可实施釜底抽薪之策!”\"

“老四,你那边能否组织一支商队?”窦澈提及朱棣时的称谓,让朱棣脸上肌肉不禁抽搐了一下,不过朱标对此早已习惯,面色未变地回应道:

“可以,不过有个问题。他们贩卖的是草原急需的商品,在大明境内这类商品数量有限。既然他们已准备妥当,我们短时间内要想找到同等数量的货物,恐怕不易。何况……”

朱标欲言又止,但他严肃而忧虑的眼神已充分表明,这些物资一旦运抵草原,无异于公然资助敌人。然而窦澈却神秘一笑,未作解答,而是转向朱棣。

书页 目录
新书推荐: 凰夜未消 火与剑之最后的国界 回到大明做海王 大唐:举世无敌,西府赵王遗腹子 如梦如真的两段人生! 抗战之横扫日寇 纨绔少爷在唐朝 海国英雄志 三国之从小兵开始无敌 大秦:起兵造反,嬴政竟是我军师
返回顶部
document.wr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