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李景行的科举之路 > 第23章 县试(一)

第23章 县试(一)(2/2)

目录
好书推荐: 大小姐来自地狱,夜夜有鬼来敲门 混沌仙骸 夜色之下 女特工遇上当代兵王! 四合院:一手遮天 汉室可兴 诸天中心 快穿之反派总吃我软饭 武林贱尊 快穿女配:反派来抱个大腿!

好在仔细查看一番后,倒是没在发现有什么不应该出现的了。

李景行也特意把他自己也看了一遍。

的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这事是冲着李绍轩来的。

虽然李绍轩被吓到了,此刻有点疑神疑鬼,但马上就轮到他们进场了。

李景行只能尽量说服李绍轩冷静下来,什么事都等考完试出来,再说。

没过多久,就听到有书吏开始唱保,“乙亥年高源县童生试,廪生周浩林作保清溪镇周云鹏,清溪镇周云霄,清溪镇周云飞清溪镇大河村李景行,清溪镇大河村李绍轩!”

唱保结束,周秀才掏出他的秀才文书给到书吏,就走过来把他们都看了一眼才道“廪生周浩林认保。”

随后,五人就被带到了搜检的地方,先是检查考篮,准备的点心吃食也都被掰的粉碎。所有可能藏东西的角落都检查了一遍后。

才让几人,把衣服脱光 ,头发解开原地转了几圈。

衣服更是被从头到尾摸了一遍。几人脱衣服时都有点难为情,好在都是同龄人,也就努力说服自己没什么大不了的。

检查完,就拿着领到的考牌进入对应的号房。

李景行的号牌是108位置还算是在中间,等李景行打开考蓝,拿出准备好的抹布,就去外面打了水进来收拾。

先生看了看考棚的瓦片会不会漏水,又在房间角落到处查看了一遍。

看到墙角有一个小洞,李景行还找了个东西给他堵上了。

看天色还早,考试还要等到第二天辰时,李景行就准备做一顿好吃的,在美美睡个觉。

养好了精神,才能有最好的状态。

果然,这就是经历过新世纪大考小考无数次的。心态是真稳。

后面陆陆续续路过李景行考棚的考生看到李景行在考场里都能睡的这么安详。也是对他非常佩服。

当然也有一些,觉得这人就是来玩的,一点都不把科举当回事。

这种人都能考中,我只能说是老天无眼。

考场的铜锣声响起,李景行赶紧起来抹了把脸,垫了点点心。就默默开始等待。

很快试卷就发到了李景行这里,拿到试卷的李景行,没有赶紧就开始答题,而是把题目粗略都看了一遍,没有发现什么印刷空白错漏。

才认真写上自己的姓名和籍贯。

题目前面的倒都不是很难,都是一些贴经释义四书五经等。

大部分都是考你的记忆和理解的程度。

其中有一题,“ 孔子博闻,然不自矜。尝周游列国,道逢一童子,年七岁,当道而阻,乞孔子答二问,然后让路。其一曰:“鹅之鸣何以大?”孔子曰:“鹅之颈长,故其鸣大。”童子曰:“蛙之颈短,鸣亦甚大,何也?”孔子无以应。愧而谓弟子曰:“吾不如童,其可为吾师矣!”

这段故事翻译过来就是,孔子学识渊博,但从不自傲。有一次他周游列国时,在去晋国的路上,遇见一个七岁的孩子拦路,要他回答两个问题才让路。一个问题是:鹅的叫声为什么大。孔子答道: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孩子说:青蛙的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孔子无言以对。他惭愧地对学生说:“我不如他,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请学子根据这例故事写一篇治国策论。

李景行心想,这个故事不是想表达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吗?却要我写治国的策论。

真的不是挖坑吗?再次把题目看了一遍,想了想,李景行突然就明白了。

提笔开始写道“治国之策,首在修身。昔孔子博学而不自傲,遇七岁童子,能自省其不足而拜师,此乃修身之典范也。夫治国者,当以孔子为楷模,谦虚好学,不断进取,方能治理好国家。

夫民者,国之本也。治国者当以民为本,关注民生,解决民之所忧,方能使民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昔者,尧舜之治,以仁爱为本,百姓和睦,天下太平。是以治国者当施以仁政,轻徭薄赋,使百姓富足而知礼。

再者,治国需依法。法者,治之端也。治国者当制定公正之法律,使百姓知法守法。同时,执法者当公正严明,不偏不倚,方能使法律得以施行,社会秩序得以维护。

又者,治国需重视教育。教育乃国家之未来,人才之摇篮。治国者当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提高国民素质。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以治国者当倡导学习之风,使百姓皆能受教育,增知识,长才干。

综上所述,治国之策在于修身、以民为本、依法治国、重视教育。惟此四者,方能使国家富强,社会和谐,百姓安居乐业。”

书页 目录
新书推荐: 抗日之鬼打鬼 虚幻的战火 大唐:拜托,我真没想造反啊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 大唐:摊牌了,我就是全能高手 战国太阁第一人 全职高手之醉卧伊人笑 大唐第一节度使 重生战将 开局造了李二的反
返回顶部
document.wr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