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春秋:内嫂勿怕,我来救你 > 第57章 逃黎槜李

第57章 逃黎槜李(1/2)

目录
好书推荐: 凌云行之起于微末 美食:我家餐馆不正常 重生倚天之张无忌孪生兄弟张无尘 梦魔 爽翻天!小孤女一路逆袭成为团宠 穿越六零,女主靠空间发家致富 四合院:我的求生系统 穿成福星奶娃,逃荒后被团宠了 山乡风流神医 忍界飞升记

“老爷,据最新消息,槜李城百姓皆在有序地往西城门撤离,相信不出两个时辰,城内万余百姓、邑兵皆可撤离。”管家阿福看着忧心忡忡的王番,心有不忍,出言宽慰道。

“哎,只怕是来不及了,按照吴军的行程,只怕不消一个半时辰便可兵临槜李城下,届时未曾及时出逃的百姓只怕免不得惨遭杀戮,这却如何是好?”王番心烦意乱地道。他闻言依旧急得在房内踱来踱去,如坐针毡。

春秋早中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550)年,各诸侯国恪守周礼,打仗讲究君子之风,谓之:君子之战,它指当时各国交战时遵循的礼仪和规则,大致包括如下:

1.不斩来使:双方交战前,要相互下战书,明确告知对方开战的时间、地点、交战的理由和目的,倘若对方接受了战书便不可杀害对方的使者;

2.不鼓不成列:双方在约定的地点集结军队,先排兵布阵,然后同时鸣鼓开战。倘若一方还未摆好阵型,另一方不可趁机偷袭;

3.不重伤:双方交战时,要尽量避免造成过多的伤亡,尤其是对于负伤或投降的敌人,不得再伤害;(类似后世优待俘虏的政策)

4.不擒二毛:二毛指老人和儿童,这些人不参加战争,所以不得被俘虏或杀害;

5.不逐北:北方洛邑乃周天子所在,也是祖先神灵所在,所以不能向北追击败退的敌人,以示尊重;

这些规则限制了战争的残酷性、扩张性,也体现了一种高尚的品德和文明风范。那个时候能参与战争的都是贵族(春秋早中期各诸侯国军队基本都由贵族组成,素养较高),他们认为战争是一种高级竞技,是展示个人才能与国家实力的方式。

他们不以杀敌夺地为目的,而是以维护礼义为目标,不愿看到无辜百姓受到牵连,也不愿意看到自家同胞流血牺牲,在战场上相互尊重、竞争、学习。

这样的君子之战,在春秋早中期是不少见的,比如:公元前638年的宋楚泓水之战,楚军要求双方在河两边交战,宋国公孙固欲“半渡而击”,宋襄公认为“不能趁人之危”,楚军渡河后没摆好阵型,公孙固欲提前下手,宋襄公曰:不鼓不成列,又拒绝了,最后等两方都排兵布阵后才下令攻击,结果宋襄公自已反倒大腿中箭,重伤逃往。

春秋后期开始出现了一些新兴势力,如:秦、齐、魏、赵等国开始采用变法、富民、强兵等措施来增强自家的实力,并以攻取四方、灭绝诸侯、称霸天下为目标进行扩张和征服。

新思想如墨家、法家等主张以利为本、以权为上、以胜为尊,并且提倡用奇谋诡计来谋取胜利。这些新兴势力和新思潮对传统的周朝礼乐制度和君子之道提出了挑战、否定,并且在实践中取得了成功。

吴国的大将孙武便是这股思潮的杰出代表,他的《孙子兵法》开篇便是:“兵者,诡道也!”他主张奇正相生、虚实相待、形势相变等原则来指导作战。

阖闾及吴国正是他这股新思想的贯彻者、得益者,只要能得好处,屠杀一些越国百姓并不是问题,这也难怪王番会这么着急上火了。虽然,吴国王室姓姬,但和周天子也就那么一丝丝地血脉联系,他们可不是笃信周礼的善男信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页 目录
新书推荐: 回到大明做海王 大唐:举世无敌,西府赵王遗腹子 如梦如真的两段人生! 抗战之横扫日寇 纨绔少爷在唐朝 海国英雄志 三国之从小兵开始无敌 大秦:起兵造反,嬴政竟是我军师 抗战从伪装者开始 穿越破案抗金
返回顶部
document.wr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