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中国道教也有趣 > 第十四章 促清整尊为国教上

第十四章 促清整尊为国教上(1/2)

目录
好书推荐: 娇妻溺宠:豪门养妻成瘾 快穿:为完成任务,她亦卑躬屈膝 穿越之绝色公主 开局999999亿暴击 签到90我要做幕后大佬 小瑜儿,你要乖 浮生如闻风里风 海王前夫今天火葬场了吗? 诉云 我的小小新娘

在取得了皇帝的认可之后,寇天师及众弟子便兢兢业业,朝九晚五,五加二,白加黑……总之就是上班特认真。

审时度势,寇谦之经常找拓跋焘汇报工作,偶尔露几手道术,比如扶乩请神,降个天地异象之类的,中心思想都是为了让王权日盛,百姓愈加敬畏。当然,也不能忘记交好权贵,没事也常给皇帝和贵族们画几道符,拿回家去驱鬼化灾、治病祈福、健胃消食、夫妻和谐……总之,用过的都说好。当然了,出去讲座、义诊、走个穴、弄个直播什么的,刷刷存在感,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收获点信徒也是必不可少的功课。考虑到北魏治国还离不开儒学,也为了回报崔浩的引荐之恩,寇谦之也常把崔浩的儒学治国的方略和风细雨地推送给拓跋焘,自然收获了越来越多的信任,拓跋焘则越来越倚重他了。

在取得了皇权的坚定认可和支持以后,时机成熟,寇谦之便开始着手对道教大刀阔斧地改革整顿。当然要师出有名,这样才能理直气壮、气势如虹,我是遵奉太上老君的法旨,哪个敢不服!没意见最好,有意见也得保留,要不自己找他老人家反映去,我也只是个执行总裁。

当时道教的现实情况我们也说过不少了,无论是五斗米道还是地方性宗教,都已经不适应这个时代的发展了。底层百姓容易成为起义军的主力,有人一场吆喝就拿着扫把、擀面杖就敢攻城拔寨,统治者早就忍得快出内伤了。涣散的组织、废弛的科律也让士族失望,原来信道还是个很体面、很有面子的事儿,可实在受不了诸如涂炭斋,就是通过用炭抹脸,泥里打滚这类悔过行为,太有点非主流了,哪能被清流们接受?其他诸如房中术、不入流的一些修炼功法、尊道贬儒的一些教义,更让知识分子们嫌恶。同时,佛教的强势、玄学思想的流行及儒家伦理的复兴,都刺激着混乱的道教不得不变革。有关佛教,后面我们讲佛教之争时再和道友们详细探讨,儒教是大家熟知的内容,不再多讲,至于玄学思想,前面也基本上探讨过。实际上,在北方道教连一地鸡毛都没不知道怎么收拾的时候,南方道教却一直稳步、健康地发展着,并且上清、灵宝、三皇三大经系发展不久后也将被陆修静整理成三洞经书,为后世道藏的编纂打下坚实的基础,虽然南北相隔,但南方的道教界的消息却一直影响、刺激着寇谦之。

寇谦之心里清楚,此次清整工作势在必行,但也绝不能鲁莽行事,对道教改革影响的绝对不仅仅是宗教,还有很多政治方面的因素要考虑,一步踏错可能就是万劫不复。越是在关键时刻越要保持平常心,掌握好步伐,步子迈得太大那会扯到……那会出问题的,所以,如果一味地诋毁或完全抛弃三张,把他们钉到十字架上,底下再点把火,搞个篝火舞会什么的,对五斗米道信徒来说是不可能接受的。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寇谦之提出了改革的总体原则,以“以礼度为首”为中心,首先要肯定张道陵的功绩,并且对他的后代子孙也要表现出礼敬的态度,就算你心里骂着张道陵,脸上也要百分之二百的真诚的笑,所以他的改革,实际上是尽量对合理部分保留,而对糟粕则尽可能得剔除,这除了受各方面因素影响外,实际上在那个时代,还孕育不出完全的、彻底的改革家。

寇谦之的主要改革有哪些呢?综合归纳了一下,大体如下。

一、取消了治的制度,“其蜀土宅治之号勿复承用”。

改革后的道教组织必须依附于统治阶级的管理体系,也就是说得让统治阶级感觉到我能掌控它了,这样消除了利用宗教犯上作乱的隐患,统治者们也能放心让它发展,睡觉也不用再学猫头鹰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页 目录
新书推荐: 回到大明做海王 大唐:举世无敌,西府赵王遗腹子 如梦如真的两段人生! 抗战之横扫日寇 纨绔少爷在唐朝 海国英雄志 三国之从小兵开始无敌 大秦:起兵造反,嬴政竟是我军师 抗战从伪装者开始 穿越破案抗金
返回顶部
document.wr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