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中国道教也有趣 > 第三十一章 茅山宗师之山中宰相

第三十一章 茅山宗师之山中宰相(1/2)

目录
好书推荐: 娇妻溺宠:豪门养妻成瘾 快穿:为完成任务,她亦卑躬屈膝 穿越之绝色公主 开局999999亿暴击 签到90我要做幕后大佬 小瑜儿,你要乖 浮生如闻风里风 海王前夫今天火葬场了吗? 诉云 我的小小新娘

如果把陶弘景和寇谦之作个对比的话,二人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特别是都借助了皇权发展了道教的规模和势力。

陶弘景经过十几年的官场历练,虽然没有爬到位高权重的位置,但对官场、对政治、对时局的洞察力却极高了。在齐末时,他很适时地选择了归隐,然后又在最恰当的时机,借助天下大变之时,接近并取得了萧衍的信任和支持,最终提升了自己在道教的地位,成为事实上的南朝的道教领袖,也为茅山宗的兴盛打下了基础。

南齐末年,社会上流传着一首歌谣,其中有一句是“水丑木”,具体是谁编的,出于什么目的,咱们就不追究了。等萧衍率领大军到达一个叫新林的地方时,应该离茅山不太远吧,陶弘景就立刻派弟子戴猛之抄近道儿追了上去,带上了提前就写好的信,当然史书上称为上表,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信里对这位还没有当皇帝的萧衍表达了自己的敬意,并说民间流传的“水丑木”就是一个梁字,将来自会明白。这是陶弘景第一次向未来的皇帝表达出了自己的善意,也是多年宦海沉浮锻炼出的超高的政治敏感性的表现。

不久以后,萧衍就成功代齐自立,于是,陶弘景又派了个能说会道的弟子,带上亲笔信去见萧衍了。信中说,首先恭喜您成就九五之尊,我也知道您正在为立国的年号发愁,所以就凭借自己多年的潜心修行,引据图谶呕心沥血来推演,结果“梁”字反反复复总是出现,所以才泄露天机,告诉您取代南齐后的国号就应该顺应天命,定为梁。

萧衍和陶弘景相识时间也不短了,也非常了解他的人品和才华,更是敬重他的为人,所以很痛快地听取了陶弘景的建议,立国号为梁。等到正式即帝位以后,对陶弘景就更是恩遇有加了,三天两头书信不断地问候,去探望他的达官显贵更是络绎不绝,主要是南京到茅山不是太远啊,否则估计再想溜须的人也不会这么多,跑得这么勤快了。

山里的生活真的是无拘无束啊,每天研究学问、修炼,这对现在陶弘景来说是最好的享受了。当然,他也很注意保持和萧衍的联系,火候掌握得极好,每次有了科研成果,也总会把结果分享给皇帝,这能让萧衍更加尊重自己。比如有一次陶弘景淘来了一部丹道的神符秘诀,仔细研究后认为这个是正版的,可以试着炼炼,没准能炼出上面所说的神丹。于是就和萧衍说:皇帝啊,我感觉这个神丹不错,想攻关试试,如果炼成了咱们一人一颗,不过我没经费,也没有需要的药物啊,您看我立个项,给批点钱物怎么样?萧衍一听很高兴,还是老朋友靠谱,有了好事还能想着我,经费药材那都是小事,天下都是咱们自己家的,这就安排人抓紧找齐了给您送过去。于是黄金、朱砂、曾青、雄黄等等,要什么给什么,不够?没关系,加大加量,双份都行。

陶弘景生于医术世家,本来就是位医术高手,对药物、药材研究极高深,当然会研究炼丹术了,这方面和葛洪还是很相似的。经过一番实验后,他最终提炼出来一种叫飞丹的东西,据说颜色白得如霜似雪,吃了以后感觉自己身体轻捷,要是不控制着没准就能飞了,于是高高兴兴地送给了皇帝。萧衍很高兴,吃了以后同样感觉腰不酸了,腿不疼了,一口气上五楼都不费劲了,唉,当皇帝很累的,批不完的奏章,忙不完的后宫,多亏了陶弘景,要不这皇帝都没信心干下去了。

经此事之后,萧衍对陶弘景就更加敬重了,每次收到他的回信,都有一种接到神书一般的感觉,必定要先焚香礼拜以后,才朝圣般的虔诚拜读。

萧衍还曾经让陶弘景制定过历法,就是我国古代一直用的干支记年,当然要推算到每月、每日和每时,因为研究天文历法这也是道士们的基本功。道友们应该都见到过算命先生吧,如果批八字、合婚啊之类的,要问问你的生辰八字,但这东西估计很少有人知道自己的是什么,于是先生就要你的年月日时,然后闭目手上一通掐算,这就是在把你的生日换成八字,现在流行的有五虎遁和五鼠遁,有兴趣的道友可以进群大家交流一下。

陶弘景完成这个任务以后,顺便在己巳年(549年)的地方点了一个红点,当然那时候大家都不明白是什么意思,等到梁武帝去世以后,大家才明白那一年正好是太清三年,萧衍被害的那一年。萧衍是位长寿皇帝,八十六岁时被侯景折腾死了,否则还不一定活多久呢。

为了对陶弘景表示尊敬,梁武帝亲笔下诏请他入朝,赏赐了鹿皮头巾,这个头巾是当时得道高人的高级装备了,估计能加蓝或者提高恢复蓝的速度,记得上面说陆修静时,苏轼的诗里也提到了陆修静也是用这种头巾的。

当然,皇帝依然数次表达请他出山来京都的意愿,我们能天天在一起,时时可以请教,聆听教诲,您老人家怎么就不愿意呢?但陶弘景每次都表示不愿意出山,有一次还画了一幅画送来。画中有两头牛,一头牛在水草间悠然自在,很享受的样子,另一头牛则带着金笼头,被一个人牵着缰绳,用棍子驱赶着。这么简单的寓意,梁武帝自然能看明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实际上,这使皇帝对他更加敬重了,以至于国家每有吉凶征伐一类大事,无不派人前去他那里咨询,这情况就和北魏武帝常向寇谦之请教军国大事相似了,由此陶弘景得了一个“山中宰相”的称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页 目录
新书推荐: 回到大明做海王 大唐:举世无敌,西府赵王遗腹子 如梦如真的两段人生! 抗战之横扫日寇 纨绔少爷在唐朝 海国英雄志 三国之从小兵开始无敌 大秦:起兵造反,嬴政竟是我军师 抗战从伪装者开始 穿越破案抗金
返回顶部
document.wr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