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中国道教也有趣 > 第二十九章 李荣VS义褒、慧立 下

第二十九章 李荣VS义褒、慧立 下(1/2)

目录
好书推荐: 娇妻溺宠:豪门养妻成瘾 快穿:为完成任务,她亦卑躬屈膝 穿越之绝色公主 开局999999亿暴击 签到90我要做幕后大佬 小瑜儿,你要乖 浮生如闻风里风 海王前夫今天火葬场了吗? 诉云 我的小小新娘

唐初的重玄学者实际上要感谢佛教的高僧们的批驳,特别是法琳。法琳在《辩证论》中对道法自然在内的一些矛盾加以论证以后,说明了道的根源性的不成立。但是在《老子》的哲学体系中,道生万物,道是万物的主体,这就是生成论,所以道不是独立存在的一个实体,而是通过万物来表现出来的,比如生长、发育、死亡等等,不同于西方宗教的上帝创造万物的创生论,它是一种“自然生成”的。

但是法琳认为道是一个实体,因为你们道家不是说道生万物吗,万物是自然存在的,道不也同样就是自然存在的吗?但道又是无常的,这明显存在矛盾,所以你的道法自然就从根源上来说有问题。

法琳给道教或者说唐初的重玄学者提出了四个问题,你不解决掉我就认为你们这是缪论:1、道和自然到底是什么关系?2、道的有常和无常问题;3、道有没有智?4、道的体是什么?

由于法琳为代表的佛教对道教的批驳,使重玄学受到刺激而发展起来,以李荣和成玄英为主要代表,包括司马承祯、杜光庭等众多高道都开始加强了重玄学的研究和理论的完善。

有点说多了,这次辩论道教算是没有准备,义理上存在漏洞还被人家抓住了,所以败得有点没面子。

结果:道教负。

第三次李荣立“本际义”:

658年十一月冬天,李治在“雩祈雪降”之时,又下令大慈恩寺的义褒和东明观的张惠元、李荣等辩论,从“本际义”论到了“道法自然”。

要简单解释一下本际的概念。本际应该是佛教的概念,早期的意思是原本的实际状况,这当然不是一个形而上的概念,后来的大乘佛经中,逐渐把本际的意思本体化,诸如“本际不起不灭,亦不可得”、“本际不可知”、“身心寂灭,平等本际”、“本际无本,本际如真,本际如审”……我对佛教研究极少,所以不是很确定,但是道教也有部《本际经》,最早是以隋朝道士刘进喜写的《本际》五卷为基础,后来李仲卿又续了五卷,而且在敦煌本中基本上保存了下来,所以研究它的学者比较多。

同一时期,道教界还有一部《道门大论》,加上《本际经》在内的这两部经书的出现,实际上代表着对《老子》的理论开始了哲学化的研究,或者说重玄学的开启,它们直接影响了李荣和成玄英等人的理论体系。

不过真正对《本际经》有所发展的却不是上面提到过的这几位,而是武则天时期的孟安排,他的着作《道教义枢》就是典型的代表。

但是《道教义枢》又是在《道门大论》的体系上修订的,所以说《本际经》和《道门大略》开启了重玄学的研究,但却搞得有点复杂了。

结果,本来挺不错的开局,又被义褒利用《道德经》中的议论问题推理出一个悖论扔给了李荣,然后的情节又是和尚们的表演时刻,道士们又是懵懵懂懂,状若白痴在那等着被损。说实话,要想在嘴皮子上占和尚的上风,这个难度是有点高。

结果:道教负。

第四次灵辩、方惠长论“道”:

从662年十二月八日起,直到663年四月,以灵辩和尚为主,又发生了多次辩论。

最初是灵辩奉李治之命开了个净名经的题目,接着道士姚义玄等五人和西明寺的子立等四位和尚讲论,然后是道士方惠长在蓬莱宫碧宇殿开“老子题”,灵辩和尚开始诘问,二人就道的问题你来我往了一番。

灵辩:“道德是否是你们道家独有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页 目录
新书推荐: 如梦如真的两段人生! 抗战之横扫日寇 纨绔少爷在唐朝 海国英雄志 三国之从小兵开始无敌 大秦:起兵造反,嬴政竟是我军师 抗战从伪装者开始 穿越破案抗金 轩辕新明录 网游之不落的黄巾旗
返回顶部
document.wr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