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魔法 > 春秋到清朝 > 太康之治

太康之治(1/2)

目录
好书推荐: 瘾婚试爱,总裁的心尖宠 末日之老祖要养娃 异界最强枪王 天地武魂 悲鸣七域:开挂修炼成帝 两界偷渡走私商 聊斋秘闻鬼魅传说与未解之谜 我在异世闯江湖 股神传说之崛起 说好的治愈,你致郁刀子发遍全球

太康之治,又称“太康盛世”,是指晋武帝司马炎统一全国后出现的一个经济繁荣时期,历时十年,因年号“太康”而得名。

西晋立国之初,年富力强的司马炎意欲有所作为。泰始初年,他先后颁布过一些旨在移风易俗、革除弊政的措施,如:撤销对曹魏宗室和汉朝宗室的督军,宣布解除对他们的禁锢;罢除曹魏政府对出镇、出征将士留取人质的法令;恢复被曹魏废止的谏官制度,并把像傅玄、皇甫陶这样清正敢言、有才能的官吏委任为谏官,以广闻博见,开直言之路。同时,晋武帝注重招抚流民,兴修水利。政府重视生产,劝课农桑,经济上实施占田制,使农民依法占有一定的土地,调动了农民辟田开荒、从事生产的热情。

太康元年(280)到十年(289),是西晋比较繁荣的时期,社会经济得到了较快的恢复和发展,民和俗静,家给人足,牛马遍野,余粮委田,出现了社会民生富庶、人民安居乐业、四海平一、天下康宁的升平景象。因此,史称这个时期为“太康之治”。

背景介绍

曹魏咸熙二年(265),司马昭病死,司马炎继承了相国晋王位,掌握全国军政大权。不久,曹魏皇帝曹奂禅位于司马炎。司马炎登上帝位,改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并改元泰始。晋王司马炎成了晋武帝。

这时的晋武帝心里并不轻松,他很清楚,虽然他登上王位宝座,但危机仍然存在。从内部看,司马炎的祖父、父亲为了给司马氏家族夺取帝位铺平道路,曾经对曹操以后的曹氏家族以及附属势力进行了残酷的屠杀,这件事所造成的阴影仍然横亘在当时人的心中。从外部看,蜀汉虽平,孙吴仍在,虽说此时的东吴已不足以与晋抗衡,但毕竟也是一个不小的威胁。

内忧外患,促使晋武帝明白,要想巩固政权,进而完成吞并东吴、统一中国的大业,就首先要强固统治集团本身的凝聚力,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采取怀柔政策。为此,晋武帝在即位的第一年,即下诏让已成为陈留王的曹奂载天子旌旗,行魏正朔,郊祀天地礼乐制度皆如魏旧,上书不称臣。同时又赐安乐公刘禅子弟一人为驸马都尉,第二年又解除了对汉室的禁锢。这不但缓和了朝廷内患——尤其是消除了已成为司马氏家族统治对象的曹氏家族心理上的恐惧——而且还安定了蜀汉人心,进而赢得吴人的好感,为吞并东吴取得了主动权。

为了尽早地使国家从动乱不安的环境中摆脱出来,为统一奠定牢固的基础,无为与宽松政策成了西晋之初的立国精神。这种立国精神,在国家的各种领域中充分地体现出来。

泰始四年(268年),晋武帝诏书中明确指出:“为永葆我大晋的江山,现以无为之法作为统领万国的核心。”同年,又向郡国颁下5条诏书:一曰正身,二曰勤百姓,三曰抚孤寡,四曰敦本息末,五曰去人事。

当年,曹魏王朝的奠基者曹操继东汉的动乱政治之后,为了安定人心,恢复国力,曾实行了比较宽松开放、节俭求实的治国方略。但到了曹丕统治时期,政治渐趋严厉,社会风气亦腐败,曹操当年的风范已不复存在。皇帝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往往不断把强大的物质重负转移到百姓的身上,而长期的战乱更使百姓在惨淡的生计之外,还在心理上增添了一种恐惧与疲惫之感。在这种情况下,晋武帝反其道而行之,提出无为而治的强国方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页 目录
新书推荐: 大领主的奋斗 昦天神帝 傲世琼霄 无敌从狂暴吞噬开始 变成精灵了怎么办 异界之神魂大帝 神农女帝 死神的一百个任务 这妖精好上头 乾坤争渡
返回顶部
document.wr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