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中国道教也有趣 > 第十章 李渊认了一个祖宗 中

第十章 李渊认了一个祖宗 中(1/2)

目录
好书推荐: 娇妻溺宠:豪门养妻成瘾 快穿:为完成任务,她亦卑躬屈膝 穿越之绝色公主 开局999999亿暴击 签到90我要做幕后大佬 小瑜儿,你要乖 浮生如闻风里风 海王前夫今天火葬场了吗? 诉云 我的小小新娘

由于隋朝的皇帝出身于佛教世家,虽然出于政治考虑总体上对道教有所扶持,但也不能掩盖那种对佛教更偏心的事实,所以,敏感的士族官宦、小市民们谁都明白道不如佛的事实,经过隋朝的几十年的潜移默化,全社会对道教的态度多少就有些不以为然了,这种情况自然就延续到了初建的大唐。

所以,为了最快速的为新认的这个老祖宗造势,李渊很直接地通过行政命令,明确提高了道士的社会地位,从意识形态领域明确道教地位高于佛教的政策,“……自今以后,斋供行立,至于称谓,道士女冠可在僧尼之前……”我有权力,我有军队,我是最大的Boss,所以我说了就算,就可以这么任性。

接着,就是全国各地大搞房地产,特别是在大城市、风景名胜之地,修建老子庙、老君祠,眼看着道教这是大火的节奏。这种国家层面不遗余力地支持,要政策有政策,要支持有支持,要房子有房子,要人有人,道教发展跑上了快车道——不,现在应该是跑上了高速公路。

眼看着上面的风向确定了,下面大家自然就会跟上,不要怀疑古代官场的成熟程度,哪个不是人精啊,纷纷表达对上级政策的拥护,以各种形式向皇帝表达忠心,这是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为官职业素质。

据《唐会要》记载,620年时,晋州有个叫吉善行的人,他只是万千人海中最普通的一个人,至少在620年前是这样的。有一天,他在一个叫羊角山的地方遇见一个老头,这老头骑着一匹红鬃毛的白马,长得极有气势,别误会,我说的是老头有气势,用现在的话说长得特别有派头,看着就像手握实权的大人物。老头看见吉善行后对他招招手,说:“那谁,你过来,我告诉你啊,我就是传说中的太上老君,别瞪眼。嗯,我还有个身份,其实是我你们皇帝的老祖宗,一会儿我还得去参加个聚会,时间挺紧的。现在就交给你一个任务,你去找皇帝,就说我说的,今年打败了那些造反头头以后,他的后代子孙就可以平平安安地睡大觉了,至少东方……嗯,千年不败。

620年时的大唐是什么形势呢?李世民还满世界跑着四处打Boss呢,不说小Boss了,当时还有包括窦建德、刘武周、高开道,杜伏威、王世充、李子通、刘黑闼……,个个都是大Boss,大唐帝国还乱着呢。所以,李渊听到这个消息以后,总算放心了,心里也高兴,嗯,下面人还是很贴心的嘛,这种能提高我们老李家声望的事儿怎么可能嫌多!传旨赏,于是对吉善行又封官又赏钱,还安排人在老祖宗显灵之地,叫什么来着?羊角山,修了座老君庙。不过这个山名字听着实在是太土气了,配不上老君身份,也不符合皇家的品味,就改成了龙角山吧,嗯,这才有气势了,配得上皇家的身份。

但是,仅凭借着老君显圣这类吉兆,感觉力度还是差了点,为了进一步让大家明白自己的崇道之心,624年,此时天下基本大一统了,李渊亲自到终南山视察工作,与当地群众亲切座谈,重点视察了楼观道派,到庙里参拜了老祖宗太上老君。最高 领导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整个国家的政治走向,李渊用实际行动支持着道教事业的发展。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道教之所以受到李家政府的优待,有政治方面的因素,也少不了当初道教界在李家打天下时提供支持的原因,同样,李渊如此重视楼观道也不是没有原因的。想当年,早在李渊刚在晋阳起兵时,楼观道士歧辉就拿出了道观里的全部存粮赞助李渊。617年,李渊大军行到蒲津关时,岐辉带着八十名道士前去接应,顺便还把自己的名字改成歧平定,就是为了让李渊听着吉利,博一个好彩头。李渊打天下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各大势力哪个都不是吃素的老虎。为了寻求精神上的支持,620年,李渊亲自到楼观祈福,希望得到太上老君的祝福。当时歧平定很好地把握住了这次机会,把肚子里的文韬武略全都掏了出来,对如何平定群雄,怎么消弭农民起义谈了自己的观点,最后鼓励有点迷茫,有点信心不足的李渊说:“陛下圣德感天,秦王谋无不胜,此乃上天所命,圣相垂佑,何寇孽不可诛也”,这无疑给了李渊极大的信心。岐辉所说的圣相就是太上老君,可见太上老君就是李氏皇族先祖的说法当时已经传开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页 目录
新书推荐: 回到大明做海王 大唐:举世无敌,西府赵王遗腹子 如梦如真的两段人生! 抗战之横扫日寇 纨绔少爷在唐朝 海国英雄志 三国之从小兵开始无敌 大秦:起兵造反,嬴政竟是我军师 抗战从伪装者开始 穿越破案抗金
返回顶部
document.write ('');